犹太民族,为何盛产“天才”?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约占世界人口的0.3%而已。 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爱因斯坦、佛洛伊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在1892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有三分之一的得奖人是犹太人!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具方法独特有效: 一、犹太孩子从小背诵经典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他们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学习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着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 接下来他们会让小孩背诵像般若心经通用祈祷文,他们不要求他去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创建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他的知识。 到了五岁,她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法。在七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当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着旋律,反覆的朗诵几百遍。到了七岁则学习旧约圣经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经典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有一次一位叫海歇尔的犹太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这么优秀、这么独创性的大脑是从哪里生成的呢? 信息的来源越是丰富,就越能生成优秀的发明及独创性的思考。优秀的发明或发现只能从贮藏在头脑当中的优秀知识来创造。记忆的容量越大,越容易生成新的发明以及发现。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二、学习像蜂蜜一样甜 学习真的很没有意思吗?在以色列教给孩子们的是学习是有趣的,所以孩子们把学校当成比什么地方都有趣而开心的地方。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刚入学的第一天,老师们也会让孩子们熟悉“学习的甜蜜”。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在一块干净的圣经板用蜂蜜写字,老师带领孩子认这些字后会让孩子们把这些字舔吃掉,而后还会给孩子们一些糖果。那么孩子本来不知道学习是个什么东西,学校是个什么所在,而通过老师的行为,让孩子在第一步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好的事,是这么有意思的事,从心理真正感受到学习象蜂蜜一样甜。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恐惧。 三、动脑:不是给一条鱼,而是教怎么钓鱼 仔细观察犹太人的教育方式不难发现犹太人并非天生智慧,而是努力在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们更加智慧。 他们在学校或家庭形成一个让孩子动脑的氛围。教育孩子动脑,并不意味着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和解各种各样的题,而是根据仔细观察孩子所关心的题目和爱好、特长及潜伏能力.然后则为开发这些潜伏的能力作出相对应的指导。让孩子尽多的了解并体验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孩子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不以教孩子学问作为目的,他们认为教学问、并教孩子把学问变为自己的过程才是教育。所以他们选择的是找出原理、培养应用能力的教育模式。 四、“对话式”教学: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犹太人教育的核心是“对话法”。 以色列的孩子非常吵闹,而且话多。 以我国的观点看的话,有接大人话尾习惯的孩子是没有数养的或非常没有礼貌的孩子,但是犹太人并不这样以为。犹太人并没有把孩子作为教育的对象,而是和大人同等对待,采取了和大人一起讨论的对话式的教育方法。 此种教育方式就需要父母和老师要有相当的耐心和忍耐力。例如:以色列的孩子闹着要玩具,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买的道理,当然父母也会听取孩子的想法。所以,在以色列随处可见父母和孩子争论的场面。 在学校上课也是如此。在以色列教师讲课,孩子在那里悄悄地听老师讲课的学习方式是无法想象的。老师的话音未落,孩子们便会争先巩后的提问、讨论。而老师成了旁听者,等孩子讨论结束后收集并整理每个意见后确定结论。如在讨论中孩子各执主张争吵起来的话,教师会给孩子们各自辩论的机会,之后给予指出错误。这过程不是判决过程,而是让孩子自我检讨和以多种方法解决题目的思索过程。 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    他们还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是不无关系的。 想想我们的家长与学校有多大差距呢,恨不得把孩子都驯化成一只只“木鸡”,手背身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讲!最后注定培养出“高分低能”! 五、知识是抢不走的宝贝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不断地遭受迫害,财产被抢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屠杀,因此,追求知识成为犹太人的一种防卫机制。    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在本世纪初,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上大学。而当时同为移民的意大利人对美国的教育疑虑重重,他们把孩子当作田里工作的好帮手,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剥夺。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其结果是:逃学多、辍学早、成绩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犹太儿童则因为学习成绩好、听话和总的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爱。     六、学者比国王大    在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大。    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教师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古代犹太社会里,凡是被称为“他尔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犹太法典者,都不必纳税,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对这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必纳税,而且还要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    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要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个人的话,孩子就会决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  七、家庭、学校、信仰三管齐下的教育 从上面的内容就足以了解到,犹太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而且他们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而是从孩子出生起都注得家庭教育和信仰教育。 犹太人父母总是为床上的孩子讲故事。这几乎是大部分犹太人的习惯! 给要入睡的孩子念书听,孩子听着听着就会入睡,这时孩子的大脑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吸收东西特别快,而且会进入潜意识。通过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丰富的情感、想象力和对父母的爱及信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