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二 kurvann eveha karmani jijivisec chatam samah evam tvayi nanyatheto sti na karma lipyate nare   kurvan--同时地做着;eva--这样地;iha--在这一生里面;karmani--工作;jijviset--一个人想要生活;satam--百;samah--年;evam--这样地活着;tvayi--向你;na--不;anyatha--其它的方法;itah--这条途径;asti--那里有;na--不;karma--工作;lipyate--能够捆缚;nare--向一个人。 译文   人如果不断地这样工作,便可以渴求活上数百年,因为这类工作不会把他捆缚于因果定律。人在这途径上,再没有别的选择了。 要旨   没有人想死,每个人都想活得越长越好。这种倾向不但可以从个人,还可从团体、社会及国家方面看到。形形式式的生物体为了生活,艰苦挣扎,韦达经说这是很自然的,生物体本性永恒,但由于捆缚在物质存在中,他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身体,这过程称为灵魂的转生。这转生是由于因果的捆缚。生物体为了生活,便得工作,这是物质自然的定律。如果他不按照他那一生被赋定的责任,便违反自然定律,在生与死的轮回中,作茧自缚。   除了人体生命的形式,其他的生命形式也要生死轮回。当生物体达到人体的生命时,他便得到一个脱离因果定律的机会。《博伽梵歌》很清楚地述及业报(因果),无业报和违训业报三者。按照履行的责任(如在训示经典里所提及的)而作的行为称为业报(因果);使人免于生死轮回的行为称为无业报;至于误用自己的自由,引领至较低生命领域的行为则称为违训业报。在这三种行为中,聪明人会选择那使人免于因果束缚的一种。普通人想干一些好的工作,以得到承认,在人世间或在天堂上过较高等的生活,但是较高超的人则想完全免于工作的活动和反应。智者知道好与坏的工作都同样会把人捆缚于物质生存的苦恼之中。他们追求那些能够使自己免于好与坏两种反应的工作。《至尊奥义书》阐明这样的工作。   《至尊奥义书》的教导在《博伽梵歌》(有时称为梵歌奥义书,即所有奥义诸经的精华)具有更详尽的解释。至尊人格首神在《博伽梵歌》里说:人没有执行在韦达文学里所述及的履定责任。便不能达到无业报的境界(《博伽梵歌》 3.9)。韦达经调节人类工作的精力,人便逐渐地觉悟到至者的权威。只要觉悟至尊性格首神的权威,才能达到真正知识的境界。在这净化了的阶段,善良、激情和愚昧这三个自然型态,便再起不了作用,人便能够做无业报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不会将人捆缚于生与死的轮回。   实际上,除了对主作出奉献服务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了。虽然在生命较低的阶段,生物体不能够立即从事奉献服务,也不能够完全停止会带来活动反应的工作。受条件限制的灵魂习惯于为了感官享乐,为了自利(直接的或延伸的)而工作。常人为自己的感官享乐工作,当这享乐的原则延伸至包括他的社会、国家或普世人类的时候,便采用了各种不同的主义,如利他主义,民族主义、人道主义等颇具吸引的名字。所有这些"主义"的确是颇具吸引的捆缚性的工作,但《至尊奥义书》里的韦达训示指出:人如果要为以上任何的"主义"、生活,他便应该以至尊主作为这些主义的中心。只要人以至尊主为中心的概念作业,那么就算他成为一个有家室的人,或任何主义的追随者,也是没有害的。   《博伽梵歌》(2.40)十分推崇以至尊主为中心的活动,为至尊主做了少许也可以将人从最大的危险中挽救出来。生命的最大危险是再次堕进生与死的轮回。倘若不知何故,人错过了人体生命的灵修机会,再次堕进轮回的圈子里,这是最不幸的事;虽然由于感官的缺陷,愚人不能洞悉这一切。所以《至尊奥义书》劝喻我们以至尊主为中心,好好利用我们的精力。抱着这种精神,我们便可以期望活许多许多年;不然的话,人的长寿就跟树一样,树木也是生物体,可以活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可是,像树一样活得那么久、像风箱的呼吸、像猪狗似的生育、或像骆驼一样地吃喝,又有什么意思呢!以至尊主为中心的生活,即使过得简朴,也比远离至尊主的所谓利他主义或什么主义的欺骗生活更有价值。   当某些活动如利他性的活动,以《至尊奥义书》的精神执行时,便成为业报瑜伽的一种。《博伽梵歌》(18·5-9)推荐这样的活动,因为这能够保证履行者免于堕进生死过程的危机。就算这些以至尊主为中心的活动只完成一半,对履行者来说也是好的,因为这保证了他在下一生中会得到人体的生命。这样,他便有另外一次机会在解脱的路途上改善他的处境。